|
一个平淡的故事,往往按照起因-经过-结果的逻辑线走完。 而一个好的故事,则会做到 起 - 承 - 转 - 合 。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句古诗词: 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 这句诗到底好在哪儿? 除了引用双关,诗人还借“只是”一词形成了反转,本想夸赞一番美景,话锋抖转变成了无奈的感叹。 这就是「反转」的魅力。好的反转往往会打破平淡无奇的故事节奏,让情节发展与读者心理预期产生背离,从而让故事更具戏剧张力,给读者以惊喜感。我们经常听说的「欧·亨利式结尾」就是如此。 今天的头条双标题精选,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巧用【反转】,让你的标题感染读者。 爆款样式:剧情反转(补充细节+借用对比塑造反转性看点) 主标题:明朝短命的西厂,只存在了40年时间!权力却比东厂还厉害 阅读量/推荐量:66869/761490=8.8% 副标题:帝王的困惑,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明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! 阅读量/推荐量:11/1072=1.0% ![]() 【案例分析】 1)增强对比,塑造反转性看点 对比是打造反转的手法之一,把事物 / 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放在一起对比,不仅能增强读者感知,而且更易塑造出冲突性看点,形成一种出乎意料感。 主标借用时间短和权利大形成了对比。 前2个分句,分别借用“短命”“40年”等信息,交代出西厂的背景信息:存在时间很短。 这么快就垮台的机构,不免会让读者产生联想到:西厂实力很弱、不得势,背后没有势力撑腰等信息。 在读者还停留在“觉得西厂很弱”的心理中时,作者却巧妙地借“却”字形成了反转:“权利却比东厂还厉害”,前后对比鲜明,令人始料未及,更易勾起读者的探究欲:这个西厂到底是什么来头?为什么权利滔天还会这么快垮台? 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正史记载中,东厂都是个厉害的角色。 末句开门见山,借用“不太出名的西厂”和读者“固有印象中的东厂”形成了对比,打破受众原有的思维认知,第一时间引发好奇。 不过这边需要注意的是,这类颠覆性观点表述,需有翔实的内容作为支撑。 若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虚构颠覆型观点,则会被判定为标题党。 2)补充细节,增强文章看点 副标题阅读量一般,原因有二: 一是细节不足,缺乏亮眼的看点,整个标题过于平铺直叙。二来明宪宗并不如朱元璋、朱棣等人物有名,用“让明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”这句空泛的话来凸显西厂的厉害,很难让读者形成具体感知。 相比较而言,主标借用数字、对比等手法将西厂的背景交代的很清楚,让原本不了解的读者可以快速get到文章主题。 爆款样式:常识反转(亮点前置+借用否定后置颠覆刻板印象) 主标题:蒙娜丽莎为什么笑得这么神秘?外科医生: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的 阅读量/推荐量:28426/354043=8.0% 副标题: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被外科医生破解了,她不是在笑,是有病! 阅读量/推荐量:979561/6173016=15.9% ![]() 【案例分析】 1)亮点前置,勾起读者好奇心 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快成为玄学问题了,背后之谜不但众说纷纭,更是不少人感兴趣的点。 作者首句“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被外科医生破解了”先声夺人,直接亮出被解第一时间抓住读者。 另外,「外科医生」这个权威身份往这儿一放,不仅增强了答案的权威性,而且易引发读者好奇:外科医生能对画儿有什么见解?更加吸引读者去探究谜底。 可以说,首句将一个大众皆好奇的问题和权威身份的解答结合起来,将读者的好奇心勾到极致。 2)否定后置,颠覆刻板印象形成反转 第二个分句直接用否定后置:不是在笑,颠覆了读者的刻板印象,形成常识反转。紧接着末句借“这是有病”埋下了悬念,不仅吸引读者深入探究谜底:这到底是什么病,而且还与首句外科医生的权威身份形成了呼应。整个标题层次分明,逻辑线明晰。 而主标题,将重要的信息点全部给出,会削弱读者对于文章的好奇心。要知道,「悬念」是打造爆款标题的重要技巧,将关键信息留白,会更易激发读者好奇心。 总结爆款技巧引申: 从以上2例可看出,想巧用「反转」做出爆款,可遵从2大法则: 1.正确用好对比,塑造反转性看点。 2.借用否定后置,挑战原有认知形成反转。 虽然反转能让标题化平淡为惊喜,但值得注意的是,切记不要脱离文章内容,只为制造噱头去刻意反转,这样只会沦为被平台打压的标题党。 |
Archiver⋅手机版⋅小黑屋⋅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( 蜀ICP备13002521号-1 )|网站地图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